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某县“党建+”促整村整镇脱贫经验交流
字数:4883 字 浏览:762次 下载:1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xx县紧紧围绕“党建引领整村整镇脱贫”这一主题,贯彻改革创新这条主线,以“党建+”六项行动计划为主要路径,以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为抓手,着力在“党建引领、改革推动、村民自治、抱团发展”方面寻求突破,涌现出了茅坝村、金花村、两路口村、回龙村、龙凤村及红坪村等多个抱团发展模式,为加快推进整村整镇脱贫攻坚,持续巩固和扩大脱贫成果探索了新路。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党建+”统筹规划,指明方向。xx县结合村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党建等方面内容,通过“四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程序,以“党建引领、改革推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生态优美、管理民主”为村级“十三五”规划八条主要内容,认真研究制定或修订完善村“十三五”发展规划,着力统筹规划、统筹资源、统筹路径、统筹机制,推进村级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为村级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党建+”基本保障,夯实基础。从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保障,夯实基层基础。建立建强队伍。以“三支队伍”建设为抓手,选优配强133个村级党组织书记,以换届为契机,新增村脱产干部129名;实施“项目书记”计划,全县培养项目书记85名,深入推进“三个培养”工程,增强村级党组织后备力量。建好办公阵地。近三年,xx县结合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升级发展,大力支持村级阵地建设,投入资金2500余万元,开展了以“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制度建设、干部管理、为民服务规范化”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对新建办公阵地,县财政补助每幢20万元,对改(扩)建的县财政补助每幢10万元。2016—2017年新建、改扩建办公阵地17幢,共投资1203.6万元。建实运转报酬。村干部报酬提升至人均3500元/月,9名优秀村干部享受副科级经济待遇;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提高至4.5万元/年,社区5万元/年。优化组织设置。围绕功能定位,打破地域界限,建立茅贡米业协会党支部,强化党建在产业链上的引导作用;根据地域相邻、产业相近,探索建立联村党委——永兴镇茅坝片区联村党委,强化对茅坝村、分水村、界溪村、坪江村米业的共同领导,稳定提升茅贡米市场价值;根据核桃坝村近2000人流动人口来湄流转茶园发展茶业,建立新移民党支部,强化该村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实现内外抱团共谋发展;红坪村以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为载体,建立园区党支部,实现红坪村与园区“党建统领、资源统筹、村园统管、扶贫统抓”格局。以“志愿者服务队”为依托,通过金花村志愿服务队带头协助村组合力打造“金花村·七彩部落”,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七彩部落党员群众之家”,为志愿者提供平台,为党员群众提供活动保障,强化党组织和党员在农村的引领。
  “党建+”产业发展,筑牢实体。按照“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原则,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业,做大做强“茶叶+”“优质稻+”主导产业,巩固提升烤烟、果蔬传统产业,培育发展畜牧水产、中药材等后续产业,加快发展农业加工业、农业旅游业和乡村旅游业,深入推进农业“接二连三”。现有茶园60万亩、优质稻20万亩(其中稻渔共生3万亩)、烤烟5万亩、水果10万亩、蔬菜(辣椒)20万亩。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3家、专业合作社456个、种养大户546户,特色产业党小组15个,荣获“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称号。茶产业已成为xx最主要的支柱产业,覆盖15个镇(街道),涉及茶农35.1万余人,2016年茶叶产量、产值、综合产值分别达5.3万吨、35.9亿元、88亿元。
  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党组织(党支部、党小组)+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管理模式和利益链接机制,推动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城镇工商资本抱团发展,建立支部引领、群众参与、利益共享机制,形成“村村有经济实体、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致富门路”的产业格局。石莲镇沿江村在细沙坡农业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成立党小组,发展绿色产业,加快脱贫攻坚,实现贫困户户均收入20000元以上。
  “党建+”农村改革,撬动资源。依托xx“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在整县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基础上,坚持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龙头,协同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两权”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等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试点,盘活农村资源,增添发展动能,释放改革红利,融通党建与改革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党建在改革中的引领核心作用,全力实施“党建+”改革,以党建推改革、以改革促党建,有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发展功能和服务功能,有效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和农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取得了“四确五定、三变四强”(确员定股东、确权定资产、确股定归属、确管定经营、平台定市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强组织、强发展、强服务、强机制)的改革经验,并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吸收,127个村(居)已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敲响了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入市土地25宗、96.67亩、成交价1718.5万元;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17万亩,有效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两权”抵押发放贷款618笔1.5亿元。如:土槽村通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5亩,成交价80万元,村集体提留公益金、公积金46.3万元,全村每名股东分红57.9元。
  “党建+”集体经济,壮大积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本钱少、路子少、能人少”等问题,以“四统三强”为抓手,2015年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二十条意见》(湄党办发〔2015〕96号)、《关于实施“强基固本”工程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奖励办法等实施意见(办法),从财政扶持、土地支持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紧紧抓住村(居)股份经济合作社这一集体经济发展主体,大胆探索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发展路径,理顺合作社管理体制,按需成立联社。湄江街道新街居、大山居、湄江居、鸡场居、回龙村、兰江居6个村(居)探索性建立湄江股份经济合作联社,组织群众以土地、山林等资源入股合作社,建立与14000余农民股东与联社的利益联结机制,将农民的资源量化成资金入股合作社,按联社收益按股分红,其中收益的10%留作联社人员待遇,5%用于扶持贫困群众、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剩余部分按农户入股分红,实现抱团发展、联动脱贫、互利共赢。该联社主要针对贫困家庭人员就业,残疾在符合条件上优先聘用,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抱团脱贫问题。
  大力推进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首期推进中央和省补助试点村20个、县级投入试点村10个,通过服务创收、资产增收、土地经营、产业带动、改革推动等路径,加快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县财政每年预算1000万元,建立专项基金;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较困难的村,我县为其开设发展审批“绿色直通渠道”,对有利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项目及农牧、国土、水利、交通、林业、科技、扶贫开发等部门优先立项和扶持,经过财政、审计、发改等部门审核把关,确保村级集体经济项目顺利开展。全县98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积累均达5万元以上,实现了村强民富目标。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全县村集体经济积累达4900万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7416元、11104元,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95%。
  “党建+”社会治理,构建和谐。推广应用“群众会+”等治理模式,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为抓手,有效加强和改进社会治理。通过“四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程序,完善村组干部管理制度、党员积分管理制度及村规民约。在两路口村率先建立完善“十权十义十不准”“四鼓励四惩戒”等包含“上线、中线、底线”的村规民约,为村民自治提供制度保障。以“群众会+”为载体,为“党的声音进万家”提供保障,搞好政策宣传、文艺宣传、理论宣讲和技能培训,开展“感党恩淳民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传播党的好声音、正能量,开化民智,鼓舞斗志,激发群众主人翁精神;以全国农村人居环境现场会为契机,全力打造各类示范户,强化示范带动,广泛深入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党员示范户、文明村寨、平安村寨等各类创建活动;以“七一”表彰为载体,评选先进、树立典型,推选138名(个)茶城先锋,带动全县党员群众转思想、学典型、讲文明、树新风、跟党走。
  二、体会
  (一)党建引领是龙头。“抓党建就是抓关键”,只要扭住党建这个“牛鼻子”,建强组织,夯实基础,壮大队伍,强化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为龙头,凝聚人心、发展产业、共同致富,老百姓才会永远跟党走。xx县复兴镇两路口村支部坚持带头示范、以身作则,通过建强支部、发展管理好党员,认真履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带好支部班子,建强党员队伍,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农村党员“双带”作用,将脏、乱、弱的两路口变成了今天的富、强、美、和的两路口。
  (二)改革推动是动力。改革是突破陈规与旧习,敢于大胆尝试与探索,通过改革激发内生动力,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金花村是xx县农村综合改革示范村,自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来,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坚持“党建引领、改革推动、股份合作、内联外引、创业创新”的改革发展思路,盘活农村沉睡资源,激活农村闲散资金,激发村民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发展活力,形成了“家家有资本、人人是股东、户户能分红”的改革成果。该村大青沟组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以农村综合改革为抓手,以乡村旅游发展为载体,以建设“美丽乡村·七彩部落”为目标,将73户农户的土地、山林、茶园和85.4万元现金作为生态资源和股金入股大青沟分社,采取“公司+合租社+农户”经营模式,引进贵州天下茶园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组建贵州七彩部落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参与建设。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16400元,2017年第一季度全村旅游综合收入达15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盈利105万元。2017年来,大青沟分社净利润达80万元,村民在2017年4、5月两次分红近30万元。
  (三)村民自治是根本。抱团脱贫,群众主体性是根本。强化党建引领与村民自治相结合,充分发挥村民脱贫攻坚的主体性。复兴镇两路口村弘扬“群众会+”社会治理模式,采取广泛开群众会、算细账,以“党带群、干帮户、亲连亲、邻顾邻”模式,带领贫困户发展葡萄产业。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因地制宜发动贫困群众入股合作社,着力构建“支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成立果蔬专业合作社,从村级积累中拿出100余万元流转103亩土地与贫困户抱团发展葡萄产业,协会将葡萄基地无偿转交给贫困户经营6年,期间,免费向每户贫困户提供1亩葡萄苗,每亩支付贫困户600元租金,对参与劳作的贫困户,每人每天支付劳务费50元。后期投入的农用物资、技术服务等全部由专业合作社负责,并派技术人员负责管理,产生收益按贫困户平均分配。近两年来,葡萄基地解决2000余人次就业,向贫困户支付工资、租金共20余万元,带动12户贫困户38人脱贫,实现短线扶贫与长线脱贫目标。
  (四)抱团发展是关键。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已不适宜生产力发展需要,需由分到统的过渡与转变,农户抱团发展成了必然选择。统筹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抱团发展,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实现共同致富等。永兴镇根据该镇茅坝村、分水村、界溪村、坪江村四个村地域相连、资源相近、产业相同等特点,探索四个村党支部联合组建联村党委,统筹规划、思路、资源、项目、模式,共同推进茅贡米产业发展,规范稳定茅贡米市场,提升“茅贡米”品牌影响力。将7家较大稻米生产企业统筹成立永兴米业协会,集中流转土地,在联村党委领导下对资源进行再分配,促进企业在优质稻基地划片分区、发展模式、收购价格、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等方面形成互补、共同发力。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