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一条山路,xx供电公司援藏帮扶的xx、xxx、xxx、xxx、xxx、xxx与xxx除去休息的时间,一起共同并肩战斗了15600分钟,如果以近30天的时间里往返600公里的数字计算,他们工作的足迹如果以登山计算,他们所走的路程可以爬上67次珠穆朗玛峰了。
他们七人对企业、对工作的责任感,让他们始终坚守在偏僻荒凉、海拔近3000米的西藏洛隆上,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生活上的种种不便、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难题,都没有让他们退却。
昌都市洛隆县位于西藏东部,处在西藏与四川、青海、云南交界的咽喉部位。这里,从古至今都是藏东的门户,平均海拔在三千出头。生活条件恶劣,吃饭对于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而言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情了,但在这里饭店少,又吃不习惯,牦牛肉贵的惊人。到了饭点,他们只能在工地上、项目部等不同地方啃点冷馒头,或者下点面条什么的来充饥,就是一点儿肉腥味或者绿色的蔬菜时间久了才能看见一次,加上中午不休息,加班加点赶进度,所以吃饭基本上是保证不了的。遇到吃饭的时候,大家一边就着冷馒头、吃着榨菜一边聊着天,在昌都洛隆工作的这些日夜,说起在生活中遇到的最困难的事要说就是补给问题。老仝喝了口水,接着说:“吃的还好说,单说水的问题可是难题,而且夏天水放久了就发粘了有味儿了,我们只好到就近的村子里的小店铺买矿泉水喝。由于气压的问题,要热水时加热到90度左右就可以喝了。这里的天黑的晚,亮的也晚!早上7点到8点钟天才渐亮,晚上10点前天还亮着。这里的商场白天9点钟开始营业,他们要在早上7:30左右起床,8点多开始乘车到项目部工作。因此水在他们这儿比什么都宝贵,喝水每天要计算着喝,洗脸隔三岔五地洗上一次,洗了脸的水再顺便洗洗脚。所以我们来这儿工作的人经常是嘴上上火起泡。”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他们仍然凭借坚强地意志和永不服输的精神挺了过来。
面对着生活和工作上的诸多不便,公司工会主席xxx到西藏昌都洛隆县xx项目部给大家带去了亲切的慰问和关怀,嘱咐他们要保重身体才能持续深入的做好工作;要将西藏帮扶工作提升到战略高度,要从全局考虑工作,提高认识;真正做到“三不伤害”,同时也要注意交通安全,希望大家圆圆满满完成工作任务,安安全全回家。
这七人来自公司的不同岗位,从参加这次援藏工作以来,曾有多次工作轮换的机会,但他们都婉言谢绝了,孩子去年刚刚一岁的时候,业主项目经理兼安全专责的xxx便来到了这里,是目前公司来项目部工作时间最长年龄又最小的一个,他这样说:“这项工作总的有人干,况且我比别人更熟悉。既然来了洛隆,就要把该干的活都干完了,应尽的职责尽到。”这样一干就是近30个日日夜夜,从无怨言。他说:“我们对这里的变电站和线路都已经熟悉了,我们的心里始终有对所从事的工作的一种特殊的情结,我们舍不得离开这里。”
因为当地最大的问题就是下雨,雨水频繁且量大成了他们工作途中遇到的最大难题, 2017年7月末的一天,他们遭受了自入藏以来最大的一次降雨。由于他们不熟悉当地路况,所以就雇了一位藏族兄弟洛干当司机,开车接送他们来回,虽然有向导的带路,但齐轮胎的泥水还是淹没了车轱辘。他们纷纷跳下车站在齐脚踝深的雨水里推车,不顾可能掉到路边深谷的危险。屋漏偏逢连阴雨,在这紧急的时刻,由于昨天奔波了一天,忘记了给汽车加油,现在才发现汽车剩余油量只够勉强赶到项目部。当时由于路上雨水多,平日里开车往返只需半个小时的路程此时却是举步维艰,队员们心里现在除了赶往工作地点的那份焦急,还不由的升起了一丝丝的担忧。如果再无法前行,今天的工作也只好放弃。但这就意味着与洛隆项目部开展的相关工作会出现中断。“大家再坚持坚持,走了这么远的路,现在放弃了就等于今天一天都白干了,处理完,我请大家喝烧酒。”xx驻洛隆帮扶组组长xx振奋了一下精神鼓舞着队员们。其实,这已经是xx第二次进藏了,他不顾身患感冒依然带领大家坚守岗位,在西藏这片沃土上勤勉奋斗。洛干看到此情此景,给大家竖起了大拇指,用着不太流利汉语说:“你们真行!”
风大雨大、鞋光路滑,手脚都冻木了的他们,再加上高寒缺氧,他们没有叫苦、没有叫累、也没有一点点退缩的想法。直到11点多钟,他们终于驶出了这段危险的路段,到达了洛隆项目部,为及时开展农网改造各项工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这只是发生在援藏人员工作往返途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像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前,援藏七人组凭借坚强的意志坚持了下来。
他们拖着那疲惫的身躯走到了项目部,以老共产党员的姿态,再一次与时间赛跑赢得的胜利。这时的大家已经再顾不上什么天寒地冻,手脚冰冷了,稍作休息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加上“高原缺氧”反应,队员彼此都知道“对方累了”。由于高原反应的作用,加之有些队员不太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有点小感冒,路上克服了困难之后还要到变电站、项目部查看物资到货情况和资料准备情况,有的同事还需要挂着氧气瓶继续工作,当他们忙完手中工作的一瞬间,个个都“跌”在了地上,在头上白蒙蒙的“汗”蒸汽下,他们深深的喘息着,“快……你们看看最后一页的数据对不对?我坐的这儿缓缓”劳累过度的他们当中有人吃力的说着。当得到对方肯定答复的时候,大家都欣慰的笑了。在现场一个小时的忙碌中,他们七人始终是蹲下来又站起来,他们不光盯着资料仔细核对,还要与项目部基地工作人员频繁沟通,中间累了也只是喝口项目部自备的饮用水。业主项目经理郭晓东说:“多少个日日夜夜都练出来了,现在都习惯了”。
这只是他们日常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一个小片段,但却成为了他们前往昌都洛隆时的宝贵回忆。”
援藏帮扶专家xxx告诉笔者:“通过我们的努力,就是要让更多的藏族洛隆地区的百姓明白,只有当用电电压越来越稳定,给当地群众生活生产也会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
“你们好似我们的亲人,感谢你们的帮忙!要不是你们来这里开展工作,真不知道藏民们什么时间才能用上可靠有保障的电,现在好了,电压稳了也能持续供电了,不用过那种‘天黑点油灯,一年用始终’的日子了。”日前,西藏昌都的洛隆县一位普通商户拉着为他们进行农网工程改造的援藏帮扶专家xxx的手连声道谢。这也成为了公司开展帮扶昌都农网工程工作,“电”亮藏民心的一个缩影。
在这近一个月的工作过程中,他们有过惊险有过担忧,但是他们骨子里的那份责任从来没有失落过。他们时刻用一个国网人肩负的为民服务的责任告诫自己,默默无闻的奉献,勤勤恳恳的工作,像星星之火燃“亮”藏区夜空,像萤火连片为藏民送去缕缕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