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镇长在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推进工作会上的经验交流发言
字数:3595 字 浏览:1785次 下载:15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把绿水青山变成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根据会议安排,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探讨交流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下面我代表xxx镇做交流发言,不妥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x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发掘田园风光、观光农业和农耕文化等资源,精心打造观光、采摘、休闲、体验的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先后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全国拔河之乡”、“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入选张纪中版新《西游记》、中央电视台大型历史剧《英雄时代》外景拍摄基地。景区先后荣获“中国十大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十大休闲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被美国最具权威的旅游杂志《视野》、《探险》评选为人一生要去的世界五十个地方之一。
  新时期,xxx镇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全镇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为此,xxx镇以创建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为契机,以“发展旅游产业带动脱贫攻坚,脱贫攻坚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为工作思路,以建设xxx大景区和生态文明小康村为抓手,坚持多轮驱动、多点支撑,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着力提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让脱贫攻坚乘上了“乡村旅游快车”。xxx镇在发展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过程中主要从四方面入手:
  一、围绕乡村振兴,发展全域旅游,为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按照“全民参与、全产业链融合、全地域打造”理念,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一是坚持全域规划,我们按“规划一张图,建设长坚持,科学又合理,发展求创新”的思路,传承江淮风情文化,围绕徽派建筑风格,全力打造“草原深处的江淮人家”,全面启动了新一轮新型旅游城镇化建设发展战略。二是坚持全域无垃圾示范区创建,从2015年起,持续推进以镇区、村社、景区道路沿线、河流水系、景区景点和绿化美化亮化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了“处处皆风景,无处不留客”的全域旅游环境和景观格局。三是坚持全产业链融合,按照“旅游+”的理念,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要素,全力推动了景区带动、城镇辐射、乡村景观、产业依托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形成了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山地运动、研学旅游、文化创意等特色鲜明、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业态。2017年底,旅游人数突破105万/人次,旅游业综合创收达1.88亿元。
  二、围绕美丽乡村,强化项目支撑,为脱贫致富创造发展条件。近年来,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对xxx的资金投入力度,先后实施了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旅游道路、旅游厕所、乡村节点内涵式打造、“三化”工程、旅游观光农业等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旅游服务功能日趋完善。一是结合大景区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重点培育了万亩油菜花、万亩经济林果林、千亩万寿菊观赏基地、牡丹观赏园、乡村迪士尼乐园、农耕文化步行街等农业休闲旅游产业,以5A级景区建设要求统一制作镇、村、景区标识标牌,实现了乡村旅游的精彩绽放和华丽转身。二是大力实施“千村美丽”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目前9个行政村41个村民小组,村社道路硬化率达到100%,自来水入户安全率达100%,电力覆盖率和通信覆盖率均达到100%,住房安全达标率达98%,促进了乡村与景区旅游的内外结合,不断夯实了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全面推动了全域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的纵深发展。目前,xxx镇已成功打造了葸家庄搬迁点、池沟搬迁点和关街村3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完成5村13个社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任务,有效改善了农牧村基本的生产生活、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条件,在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释放出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发展效益、稳定效益和旅游示范效益。先后我镇的关街村被省旅游局评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池沟村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特别是池沟村的殊荣谱写了xxx镇贫困村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崭新篇章。三是依托大景区品牌资源,在重要景点及旅游公路沿线建设了xxx兰家山观景台、黄龙山鼓舞天下等观景台,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展现了乡村农耕文化的视觉盛宴,展示了乡村田园风光的韵味,聚焦了广大游客的眼球。通过各大项目的实施为xxx镇群众依托旅游产业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7年底,9个行政村2268户10401人,人均纯收入达到6440元;全镇625户2640人贫困人口,2017年底,剩余贫困人口为91户32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3.6%,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左右。
  三、围绕乡村旅游,引导农户参与,让贫困户乘上旅游扶贫的“复兴号”。xxx镇生态资源丰富,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按照“科学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实现群众脱贫致富”的思路,大力打造旅游扶贫典范,以点带面,让群众在既不离乡也不离土的情况下,从事旅游生产经营活动。一是大力发展农家乐产业。通过几年的政府引导和鼓励,“农户参与+协会管理+农户经营”的农家乐运营管理模式初步建立,全镇注册“农家乐”370多户,从业人员达2000多人。全镇已认定挂牌的达到230户(其中:州级示范户16户,三星级25户,二星级50户)。2017年县旅游局扶持池沟、葸家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农家乐19家,通过集中采购床具、灶具、餐具、桌凳、门头店招牌等开办经营农家乐所需必需品,并在卫生间改造、客房装修、院落硬化、风貌改造提升、厨房改造提升等方面给予扶持,实现了户均1-2万元的经济收入,2018年计划对1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扶持发展农家乐。力争2020年实现农家乐遍地开花,促进特色资源转化经济效益最大化。二是积极推动旅游服务产业的发展,重点围绕旅游资源开发和改造提升,成功举办“农家乐”、“烹饪”、“酒店管理”等培训班25期,累计培训3000多人,引导他们主动提档升级,提高接待能力与服务水平,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积极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景区景点就业。通过技能培训,鼓励贫困户到旅游景点就业,从事景区管护、卫生保洁、护林防火等公益性岗位。有力的消化了农村贫困剩余劳动力,促进了景区周边村的脱贫致富。据统计,广大群众的经济收入从2012年的不足5千元,发展到如今的3-10万元不等,日均接待旅游人数从2012年的3000多人,增加到2017年的8000人;旅游从业人数从2012年的1200人,增加到2017年的5500人,增加4300人(其中贫困人口达到800多人)。
  四、围绕产业发展,推动农旅融合,让贫困户成为旅游商品的提供者。xxx镇坚持农旅融合,着力把优质特色农产品打造成高附加值的旅游商品,让贫困户成为旅游商品的提供者、受益者。一是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挖掘绿色原生态的旅游商品。针对部分有发展意愿,但缺乏独立发展能力贫困户借助生态资源和游客需求,积极鼓励开展原生态蕨菜、野木耳、狼肚菌、野蘑菇、柳花菜等名优山珍野菜的采摘、出售、初加工,旅游纪念品销售,并在景区设摊从事无风险经营主体活动,实现资源变资金,提高了自身发展能力,加快了脱贫步伐。二是借助农村“三变”改革,加快发展特色养殖产业。针对贫困户产业发展中怕担风险、不愿尝试的问题,xxx镇积极探索旅游产业化脱贫新模式,采取以贫困户入股、就业、帮扶等方式,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经营载体,在资源优势突出的村社发展虹鳟鱼、藏土鸡、梅花鹿、獭兔、土蜂、黄牛繁育、当归、赤芍等特色种养殖基地,形成“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经营模式,进一步丰富了特色旅游产品的种类,满足了游客多元化需求,拓宽了贫困户增收渠道,增加了贫困户经济收入。三是积极推进旅游电商品牌产业培育,将“旅游+互联网”理念融入旅游商品开发建设,为农特产品和旅游商品销售插上翅膀,为群众的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目前,xxx镇旅游纪念品销售点从2012年的1处发展到2017年的6处,增加5处;根雕艺术制作加工点从2012年空白增加到如今的8处(分布于旅游景点附近);山野菜加工销售点从2012年的1处,发展到2017年的15处(其中合作社8个,贫困户成立参与的有5个),增加14处;景区摊位(摊点)从2012年10处发展到2017年的90处,增加85处(贫困户从事的达到50户);农民专业化合作社从2012年的21个,增加到2017年的78个,增加57个,扶持壮大18个,帮扶带动贫困户177户,通过扶持使得贫困家庭年收入增加3-4千元不等。
  以上所述只是xxx镇在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中积累的一些不成熟经验,今后,xxx镇将以这次会议要求和精神为航向,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州县的好经验、好做法。按照“政府搭台,旅游唱戏,农户增收”的思路,担当实干、久久为功,把xxx镇的乡村旅游文章做足做好,使xxx镇成为展示甘南旅游的名片,传递生态旅游的窗口,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