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幼儿园科学教育探析
字数:3411 字 浏览:732次 下载:0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和发展,为幼儿科学教育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我们可以透过这扇窗户,发现和分析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挖掘生活中的科学现象,通过时机把握和正确引导,让幼儿在综合性、趣味性的游戏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  科学素养 认知

  爱迪生说过,“惊奇是科学的种子。”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更要侧重幼儿科学教育的新奇与发现,通过对未知的探索,形成持续不断的浓厚兴趣,并在兴趣这位最好的导师带动下,增强对科学知识的深入了解,从而在“探索-兴趣-科学”这一链条中形成有序的良性循环,让幼儿充分认识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并通过自身的体验了解科学的基本道理和对自然事物的正确认识。传统的幼儿科学教育更多地注重过程的体验,而“新纲要”、“新课程”更侧重幼儿科学意识的培养和科学素质的提升,需要在教育的多个环节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来实现科学教育的目标。
  一、在操作游戏中绽放科学的光芒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求欲望。科学教育应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使他们不仅感受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还从中体验到发现未知的乐趣,使幼儿主动、自发地探索和认知事物的能力增强。操作性游戏作为主动性游戏的一种,在幼儿科学探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和动手能力,通过自由地控制游戏的进程,按自己的意愿决定游戏的形式,通过对材料的摆弄,和感官的综合运用,从中发现某种现象和获取某种信息,从而获得最直观的科学经验和科学知识。
  1、案例背景:纸作为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是幼儿接触较多的物品。纸飞机是幼儿最喜欢玩的玩具之一,如何通过纸飞机让孩子们认识到空气的存在与作用,是这堂《纸飞机与空气》操作游戏课程的重点。
  2、情景描述:为每位孩子准备一张A4纸。我:“老师今天带来了很多纸张,我们要和纸一块儿做游戏。咱们一起折纸飞机玩,看看谁折的最漂亮,纸飞机飞的最高最远。然后教师做示范,一步步引导孩子们折纸飞机。在折纸飞机的过程中,可以教育孩子们加深对线条和长方形、三角形等不同的形状的认知。折好后检查每一名孩子的纸飞机,并通过鼓励性语言对孩子们的纸飞机给予一定的评价,“雨轩的纸飞机折的真漂亮!”“小明的纸飞机要是翅膀一样大就更好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获得感。随后带领孩子们来到室外空地上,让孩子们向空中投掷纸飞机。师:“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纸飞机会飞在天上呢?”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因为纸飞机轻”“因为的空气。”我及时引导,“小朋友们真聪明,你们说的对极了,纸飞机能飞在天上是因为有空气的浮力。”进而解释空气的形态是无色无味的。为了让小孩子们对空气有更直观的认识,我拿出一个气球,用力吹大气球,再松开口子,让空气喷泄出来,同时可以让小朋友们感受下气流。并启发小朋友,没有空气我们会怎么样呢?“会喘不过气来”“会死掉的”等,有的小朋友还做出呼吸困难的样子。
  3、活动启示:在纸飞机和空气的游戏中,我从纸飞机做导入点,引导出空气的存在,并通过简单的例子让空气这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真实地展现在小朋友们面前,增强了小朋友们对自然科学的认知。让孩子们寓教于玩,在玩纸飞机的过程中了解到空气的重要性,不仅增强了孩子们动手能力,也认识到科学并不神秘,就在自己身边。
  二、在材料投放中体现科学的魅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指出:幼儿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材料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构材料的运用增强了孩子的想象力,是孩子们进行自主探索、生成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极其重要的载体。在材料的投放过程中,能够激发幼儿的发散思维,对于挑战幼儿的学习能动性、探索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有着重要作用,适宜幼儿对事物的准确认识,能够形成习惯记忆和操作,通过材料的操作性和结构的准确性,以很强的目标导向性可以更好地进行科学教育。
  1、案例背景:水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结构材料,孩子们经常会玩的不亦乐乎,经常会有小朋友将石子或树叶投进水里,或将小船汽车等玩具放在水里玩耍,亦或者穿上雨靴在水洼里踩个不停。教师利用水为载体,通过多种材料的投放,设计了《潜水艇》这堂课,让孩子们了解到水的浮力这一科学现象。
  2、情景描述:放置一个大水盆。小朋友们围在大水盆的四周,都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我:“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潜水艇吗?”有的孩子答知道,有的孩子答不知道。我:“咱们今天就玩《潜水艇》的游戏好不好?”孩子们都欢呼雀跃起来。我拿来一个带网孔塑料片,将塑料片的两边折弯,做成一个小船的形状。将它放在水盆里。塑料片漂浮在了水面上,我“小朋友们,你们瞧,潜水艇浮在了水面上。”并进而告诉小朋友这种现象就叫做浮;随后又拿来一个小铁锭,放在塑料片上,告诉小朋友“潜水艇要下沉啦。”然后松开铁锭,塑料片受铁锭重力影响沉到了水底,我告诉小朋友这种现象就叫做沉。然后手伸进水里将铁锭拿开,塑料片又浮在了水面上。我又为小朋友们投放了不同的材料,有积木、塑料药盒、吸管、铅笔和橡皮泥等材料,让朋友们放在水里,看到材料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在水底,进而提出尝试性问题:“小朋友们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做潜水艇呀?”有的幼儿利用不同的材料实现了这个目标,如有的用吸管和橡皮泥相结合制作潜水艇,有的用药盒(事先扎孔)和橡皮泥结合制作了潜水艇。通过不同材料的投放让小朋友的智慧得到了充分发挥,对水的浮力有了初步的认识。
  3、活动启示:不同材料的投放和精心设计投放顺序,能够让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进一步拓展思维,学会不同材料的组合实现物体的沉或浮,让幼儿的探索精神得到充分彰显,使小朋友对水的浮力有从浅到深的认知过程,达到了的科学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三、在教师引导中增进科学的认知
  教学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过程,更是传授幼儿如何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我们要遵循新课程的要求,不仅让幼儿注重活动的过程,更要注重科学知识的总结,让幼儿始终在浓厚的兴趣中培养科学意识。活动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幼儿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仔细倾听他们的想法和看法,及时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依据,随时根据幼儿活动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活动的调整。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引导幼儿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使其对科学的认知更准确。
  1、案例背景:幼儿对影子这一有趣的光学现象特别感兴趣,他们很好奇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并喜欢和影子做游戏,但对影子的科学原理很难理解,因此我设计了《影子的眼睛》这一的科学活动,通过引导小朋友为小动物的影子找眼睛,让幼儿对影子产生的原因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情景描述:首先我进行活动引导,“你们站在太阳底下的时候,会不会发现自己的尾巴呀?”然后引出影子的话题。再拿出不同动物形状的纸板,通过阳光将不同动物的影子映射到墙壁上或地上。引导小朋友们分辨,“这是什么动物的影子呢?”“为什么会是这个动物的呢?”引导幼儿识别不同动物的显著特征,然后将纸板上动物的眼睛部分抠去,再放在阳光下映射到墙壁上,这时幼儿们纷纷哇道:“小兔子(小猫)的影子有眼睛啦。”我进而引导,“为什么原来小兔子的影子没有眼睛,而现在有了呢?”并适时地提醒纸板上眼睛的空白处,引导幼儿回答出正确的答案,然后进行总结,“小朋友们真聪明,小动物的身体挡住了阳光,影子就出现啦。小动物的眼睛没有挡住阳光,小动物的影子就有眼睛啦。”让幼儿了解到影子的出现的原因。
  3、活动启示:教师在科学活动中的适当指导,是推动幼儿厘清科学误区,准确认识科学的重要因素。通过精准的引导和开放式的提问不仅有助于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形成良好的多向互动和活跃的教学氛围,还能够有效引导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细致观察,获得初步的科学知识。
  新课程对我们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引导幼儿认识科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拓展自己的教育理念,在“积累-研究-启示”这周而复始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生成智慧,使其成为助力教育革新、提升幼儿科学素养的有力武器。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江苏教育出版社。
  2、《走进新课程》,朱慕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幼儿园科学课程新策》,高一敏,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