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我的端午记忆
字数:1406 字 浏览:847次 下载:0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起了个大早,到市场买几株艾草,毕竟端午来了。转遍了整个市场,最后买了一捆,长的高壮的“蒿苗则”(在我的老家,一种颜色和体型特别像艾草的野草,通常长在野地和庄稼地畔,经常被用来给猪垫圈,或者沤粪)。望着这捆“艾草”,回味着卖东西的老大娘用骄傲的语气说,“我种了一块地了!”
  这东西,种了一块地?我有些疑惑。在这疑惑中,想起来以前……
  每年的端午,我的脑海中总有这样一个画面:蒙蒙亮的早晨,我和弟弟跟着父亲登上了,那座可以称之为我最早的老家的“赵家山”(我爷爷辈以前生活和逝后安葬的地方),在半山小路边的一个坑里,长着真正高而壮的“艾草”。那圆形的叶子,那特有的艾香,只要一想起来画面,就有一种被味道萦绕的感觉,总是用力吸几下鼻子,努力抓住过去的记忆。
  小时候的端午,其实从五月初一就开始了。我老家的习俗是,初一就要戴五彩绳的,我们称之为“花色色”。每年的初一早晨,妈妈总是准备好五彩线绳编的“花色色”给我们戴上,一般是双手手腕。有时候,双脚脚踝,还有脖子颈项都要戴。“花色色”要带戴五天,到了端午早晨,妈妈用剪子把“花色色”剪断,挂在院子里的梨树上,说我们会和梨树一起长高。因为自己从小就是个“三等残废”,所以对长高就特别期待,虽然到现在也没长高,但对这个习俗记忆尤深。
  采艾是端午最重要的事情。总是天刚亮就被父亲叫起来,睡眼朦胧中就迈向了“赵家山”。好像一般我们村的人都很少去“赵家山”采艾,因为毕竟有些距离。但我们不,因为赵家山是我们的“老家”,关键是那里的艾草长大“高而壮”,采回来插在门楣,靠在窗台上,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艾草并不是随处都有的,只有“蒿苗则”才是随处而生,所以我们必须学会辨别,才能不至于采错而引来笑话,而且谁采的艾“多而好”往往也是小伙伴中间傲娇的资本,吹牛的本钱。
  采艾回来,父亲的任务完成,母亲就开始叮嘱,快到旁边的山上去“跑坡撂病”,其实就是到山上跑一圈,据说跑的快点,不要走直线,不要顺着原路往回返,绕个大圈可以把病“丢”了,未来一年不会生病。我们居住的村子三面环山,我家东边紧挨着一座小山。我和弟弟就会带着妹妹,顺着山路登上山,绕过几道小沟小坡,到村子的后边下了山,再回家。
  跑坡回来,就该吃粽子了。粽子都是五月初三泡好米,一般有江米、小米、高粱米(我们称之为大软米或软大米、小软米、粟则米)三种。初四母亲要包整整一天,我们一般都不会参与包粽子,但回在旁边捣乱,动动粽叶、抓抓泡在水里的米,撕一撕捆粽子的玛莲条,剩下的就是盼望端午的到来。粽子要在五月初四晚上就开始煮的,爸爸妈妈总是睡一睡,起一起,一直看着煮粽子。经过一夜的“煎熬”,到早上就可以享受美食了。热粽子是妈妈一个一个剥开,盛在碗里,再加一点糖,让我们享用的。我不喜欢粽子里包的大豆,但妈妈总是包的有他。不过我到觉得热粽子不怎么好吃,反而是端午后的几天里,往往放学回家就喊饿的我们,可以享用几天冷粽子。解开马莲条,剥开粽叶,直接捧着就吃,不用放糖,也还有讨厌的大豆,不过我觉得好吃。
  我的家乡是一个缺水而封闭的山村,所以端午节什么纪念屈原、龙舟竞渡,什么射五毒、吃五黄等等一概没有记忆,留下的就是戴“花色色”、采艾、跑坡、吃粽子。有时候,想来经历过的才会有深刻的记忆和体会,现在的孩子五彩绳、艾草、粽子都可以买,没有了戴、剪、挂、采、跑、包或者看包粽子的过程,其实没有的是经历。
  经历是个人的,讲来也仅仅是分享。只有经历了才有记忆。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