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小说《黄金时代——萧红与萧军的乱世情缘》读后
字数:2901 字 浏览:1986次 下载:0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绽放在民国烟雨里的文坛之花

  民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代,也是一个风云际会、名人辈出的年代,萧红、萧军更是那个年代的文学界的翘楚,两个人分分合合的爱情故事读后让人扼腕叹息。
  飞出封建牢笼的苦命鸳鸯。生在呼兰县一个中产家庭的萧红,自幼丧母的萧红,很少感受到父爱,能给她幼小心灵带来慰藉的只有她的祖父。后来,萧红专为祖父写了回忆文字《永久的憧憬和追求》,其中写道,“每每在大雪中的黄昏里,围着暖炉,围着祖父,听着祖父读着诗篇……可知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恨之外,还有温暖和爱”。更重要的是,祖父知识渊博,是萧红文学才华的启蒙者。但以后的生活正如萧红自己所言“长大是长大了,只是并没有好。”为了逃避一场来自“严父之命”的政治联姻,萧红只身逃到了哈尔滨,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涯,由于没有经济来源,不得不忍名义上的未婚夫汪恩甲的蹂躏,在萧红怀孕后,汪恩甲对她始乱终弃。一个身无文分且怀着身孕的柔弱女子,就这样被困在旅店一个小储藏室里。为了生存下去,萧红鼓足勇气给当时的《国际协报》写了封求助信,她也由此而结识了该报副刊主编老斐,并通过老斐结识了另一个流浪天涯的青年——萧军。萧军当时正在帮老裴编报,顺便为他办一些需要跑腿的活儿。萧军同情萧红的不幸经历,经常去看望她,特别是当他无意间读到萧红写下了小诗《青杏》时,更是为她的才华所吸引,两个年轻人的心渐渐靠在了一起,并逐渐擦出了爱情的火花。这一份爱,给了萧红生存下去的勇气,也为她日后的文学创作铺开了一条金灿灿的道路。
  渐渐蜚声文坛的“小小红军”。二萧一起生活,可谓一穷二白,身无分文,栖无片瓦,不得不寄居在老斐家,经常靠借钱度日。萧红在这时产下一个女婴,由于没钱扶养,在苦痛和矛盾中把她送给了别人。两人生活仍然困顿,萧军给一位官员的孩子当家庭教师,教授文学、武术,靠微薄的月薪勉强度日……直到他们通过好友金剑啸,并通过金剑啸结识了一批文化名人,命运才出现了小小曙光。由他们的一位作家朋友方未艾推荐,萧红在《国际协报》新年增刊上发表了她的第一篇作品《王阿嫂的死》,既挣到了人生第一桶金,解决了生活上的燃眉之急,也为她走上文学创作之路树立了信心。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她在《国际协报.文艺周刊》、《大同报•大同俱乐部》、《大同报•夜哨》等进步报刊先后创作发表了《幻觉》、《弃儿》、《八月天》、《镀金的学说》、《出嫁》等。1933年,通过朋友的资助,二萧自费出版了第一部文学合集《跋涉》,二人在文坛上的名气渐渐响起来。姚远于1946年1月1日出版的《东北文学》创刊号上发表的《东北十四年来的小说与小说人》一文也首推《跋涉》,同时他还指出,“在东北女性作家中,严格起来,该是这样:1.悄吟(萧红),2.梅娘(敏子),3.吴瑛(瑛娘)”。二萧的笔名,是由两人共同取的,谐音为“小小红军”
  二萧成名之时,恰是日本在东北实行文化高压政策,于是《跋涉》被列为禁书,二萧也受到朋友们的提醒,“他们已经被人盯上了。”二萧不得不开启了新的流浪之旅,他们的第一站是青岛,在这儿,通过好友舒群安排,在倪公馆住下来,萧军经舒群介结担任了《青岛晨报》编辑,二萧在生活上获得了一段难得的平静期。二人终于有条件创作自己的大篇幅作品,《生死场》、《八月的乡村》先后完稿。更让二萧感到激动的是,他们通过朋友的介结与敬爱的鲁迅先生取得了联系,并在文学创作上得到鲁迅的指导和鼓励……
  看不见的情感裂缝,让爱渐行渐远。由于青岛政局的紧张,二萧奔赴上海,并找到了文学上的良师鲁迅。通过鲁迅的帮助和介结,二萧结识了茅盾、胡风、叶紫、聂绀弩等文化名人,渐渐融入到上海的文学圈子,二萧也在文学上打开了局面,甚至有人向他们约稿了。在鲁迅的引导下,二萧也渐渐成为上海左翼文明家中的青年骨干。鲁迅有时与萧军谈论如何对付国民党文化检查、官老爷检查时,孩子气的萧红曾恶作剧地开玩笑说鲁迅先生是“老耗子”,而萧军则是“小耗子”,“老耗子”在教“小耗子”各种避猫法门。后来“《生死场》、《八月的乡村》在鲁迅的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正式出版,给二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知名度,他们的稿子成为众多刊物争抢的对象。物质条件虽然富足了,他们的感情却出现了裂缝。
  两人性格里本来就存在不和谐的种子,一个豪情,一个柔弱,一个孤傲任侠,一个敏感脆弱。这种不和谐原来被生存的压力和抗争所掩盖,现在随着衣食的无忧和名气的扩大而暴露出来了。甚至有一次,日本有个作家到上海来看二萧时,朋友们惊讶地发现萧红的右眼青紫了很大一块,当萧红极力掩饰时,萧军却在伤口上撒盐,得意地说是自己昨晚酒后打的。感情的失落,让萧红禁不住每天都到鲁迅先生家造访,许广平由最初的热情与同情渐渐变成了厌烦,但这种厌烦也只是藏在心里。
  终于,二萧作了暂时分开的决定,萧红去了日本,萧军回到熟悉的青岛。空间上的距离,性格上的鸿沟,让两颗心越走越远。以至于有一次萧红让萧军帮自己寄一本书,但萧军却感到为难。萧红在回信中故做客气的口吻道,“我不知你寄书有什么不方便处没有?若不便,那就不劳大驾了。”
  落红处,爱已成歌。恰在二萧感情出现巨大危机时,鲁迅先生的逝世给敏感脆弱的萧红当头一棒。更让萧红难以接受的是,自己在日本期间,萧军在青岛开始了自己的另一段恋情。虽然二萧在上海重新聚首,但此时已是隔膜渐多,于是二人再次分居,萧红去了北平。后来,由于战事原因,二萧又到了武汉,端木蕻良的出现点燃了萧红久违的情感火花……
  爱情是强大的,能战胜艰辛和万难;爱情又是脆弱的,一寸心思落漾,溃堤之蚁,可以让爱坍塌。天亮了,梦醒了,缘分也尽了。
  二萧再次在西安下见时,已经形同陌路。“几个人回来时,萧红和端木刚好从丁玲的房间里走出来,二萧相风,本应是重逢的喜悦,而此时,竟然是尴尬。”萧红提出分手时,萧军正在洗头,萧红微笑着说,“三郎,我们永远分手吧。”萧军头也不抬地回了一句:好。而此时,萧红已经怀了萧军的孩子,造化弄人,萧红结识萧军时怀了汪的孩子,结识端木时怀了萧军的孩子。幸福离她总是一步之遥。
  不久萧红生下一个男婴,但仅仅三天,这个婴孩就停止了呼吸。与萧军分手后,萧红与端木的感情也并不顺利,端木从小便在家中溺爱中长大,在生活上照顾自己尚且困难,更不要说照顾萧红了。
  最后的时光,萧红是在香港一家医院度过的,在无助的日子,她再次想到萧军,她说,“萧军若是在四川,我打一个电报给他,请他接我出去,他一定会来接我的。”在生命弥留之际,照顾她的人是好友骆宾基,萧红在嘱托完后事后说,“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却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并写下最后的文字,“我将与蓝天碧水永驻,留得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那一年,萧红31岁。
  巧合的是,同样出生在东北的巾帼英雄赵一曼也是31岁逝世的。两个人,一个死得壮烈无比,一个不死的痛苦不堪,赵一曼是“为祖国而牺牲的,”萧红则遗憾“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两位自由女神临终前都大气的很,她们在心底也许会呼喊:祖国万岁,祖国万岁!
  斯人已去,那些“小小红军”的爱情故事却一直让后人唏嘘,青史漫漫,她将是一个永恒,流传在呼兰河的记忆中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